编者按
“白·蓝-白明·里斯本”大展在即,《MAAT》杂志专访白明老师。兹录全文,分享读者。
《MAAT 杂志》
《MAAT 杂志》:您如何发现陶瓷这个材质,如何生发了成为陶艺家的愿望?
白明:我并没有发现陶瓷这个材质,它一直就在那里,中国是陶瓷的国度,在中国有众多的窑口,从古至今有众多的陶瓷艺术样式,它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出生在江南,在江南度过了我的青少年时期。我的故乡余干在鄱阳湖边,附近就是著名的景德镇,这些多种多样的因素包括环境,促成我在上大学的时候选择陶瓷专业。
鄱阳湖畔 白明摄影
我那个时代的真正理想并不是想成为一个陶艺家,而是想成为一个画家。对陶瓷尤其是瓷的迷恋完全是后来的是,重新认识陶瓷这样一种材质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我直到今天也没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陶艺家,我把自己定位为艺术家,陶瓷只是我主要用于创作的手段和材料之一。
白明90年代绘画作品
《MAAT 杂志》:您认为您的陶艺作品和绘画作品是同一个艺术家创作的吗?换言之,是同一个“白明”吗?您的绘画作品那么充满“厚重的材质感和能量”,而您陶艺作品平和而安静。
白明: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从后面的这个话题先来回答。你可能只看到了我部分作品的面貌,我的绘画作品有的也非常安静、单纯,甚至是极为理性的。另外,我的陶艺作品里面也有厚重,甚至有冲突和充满感性的随意表达。
如果你看我多种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从油画到水墨,从材料到装饰,从器形到雕塑,从这些熟悉的艺术门类到装置和观念,从我的艺术创作到我的文字表达,从教学到我对世界艺术史、现代陶艺历史和中国传统技艺的研究,这些跨越门类艺术表达对一个艺术家可能很难兼顾这些思维方式,比如说创作的感性和写作的理性之间的两种不同状态的矛盾……
水墨《茧·像》与陶瓷《器·形式与过程》
当了解了这些以后可能大家对我的认识和判断又会改变,因为这所有的艺术方式、思考方式、表达方式,都在共同叙说着一个当代中国艺术家他丰富多元而又相对的开阔的在这个时代下所产生的一些自然的反应。中国这个时代确实变化很快,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接受的挑战让我们不可能对一个材质,一种方式持续不变的保持着关注。
我喜欢在极度熟悉的材质或形式里寻求陌生的感受和表达,所以我的作品常常是在多种艺术门类里来回往返。你说绘画和陶瓷好像不像是一个艺术家的创作,不是同一个“白明”。我认为恰恰是当你都关注了我的艺术形式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不同的艺术材料之中会找到一个最深刻最本质的“白明”——那就是他对材料表现深刻的尊重和他对新的表达语言的极其的好奇和独特的另类呈现。
借助不同的材料,不断在艺术形式的表达上反复呈现出或多或少的陌生。在这个陌生里面引发更深刻的对自己的认识,也通过陌生的形式让观者也产生陌生的一些认识。甚至通过陌生重新焕发对一种熟悉材料的理解和认知,这是我最主要的创作观念,也是在这个点上使我在我的艺术历程和中国当代的艺术历程里面具有价值。
《MAAT 杂志》
《MAAT 杂志》:您的作品如同新的3D打印技术一样,深刻地颠覆了中国的陶瓷创作,您如何看待艺术和新科技的关系?
白明:我不赞成说我的艺术颠覆了传统。其实所有的艺术都没有颠覆传统,一切创新都与传统形成上下文关系,我们都是从传统中走过来的。3D技术我接触过,也很欣赏年轻的艺术家利用它来创造出让我们觉得惊讶、惊喜不可思议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但是我从来没有使用过这种技术。而且,我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准备好去使用这样的新的技术。你所说的那些有3D打印感受的艺术作品,其实都是我十几年前甚至二十年前艺术探索的一个系列。
我认为人在面对材料的那一瞬间,那特殊的一个时间段、一个心情、一个环境,我们不清楚在面对这个材料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新的欲望、想象和情绪要在上面表达。在这种唯一的时间与空间之中所产生的情绪的最真实化的体现,那是作品诞生的核心所在。我极为迷恋在材料里面进行不同的尝试,感知泥性、纸张、油彩等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在那些作品里直到今天来看它还是显得很有意义。
油画 《由心观水》局部
未来艺术一定会有更多的新艺术形式的出现,不仅是3D,还会有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包括新的视觉发明。或许以后人们生活在虚拟的空间里面反而感到安全和真实,而我们真实的生活反而有不安的虚拟感,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因为我们已经生活在未来”。所以艺术最核心的还是每个不同年龄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身体结构,不同的环境和情绪之中留下最为独特本真的一些艺术痕迹,这个“本身”是艺术家最最在意的一些细节。
我创作的那些作品当时并未想到要颠覆什么。我的内心里面和我的视觉以及我的触觉和对泥性的了解,一直是在实施着一种与传统息息相关的,但并不是形式上的靠近的那种表达。我的作品无论是雕塑形态还是装置形态,甚至包括容器,它的核心审美是安静的,但这种安静不是一种单纯的安静,而是充满着无限生机。
线绕太极
《MAAT 杂志》:我在《中国日报》上读过一篇文章,了解到您每天早上“放上音乐,听着歌剧或者交响乐,喝茶”,您能谈谈您最喜欢的歌剧或者交响乐吗?
白明:每天打开音响是一种习惯,喝茶也是一种习惯,我认为每个人都会有它独特的一种依赖和习惯。这种习惯谈不上好或者不好,只能说每个人都不同,他的创作观念和他的人生与这些习惯息息相关。对待音乐也是如此,我喜欢交响乐,喜欢歌剧,我也很喜欢音乐剧,喜欢中国的古琴,喜欢无伴奏的音乐。
白明在工作室
我喜欢的歌剧、音乐剧、交响乐也常常是变化着的,比如说最早我会喜欢普契尼,后来我却喜欢威尔第;交响乐里面我原来很喜欢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现在我喜欢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也是我极为喜欢的。也常常在我的音响里面放着,当然我也很喜欢非常好的电影的原声曲原声配乐,比如《与狼共舞》。我之所以喜欢交响乐、歌剧,原因它们是“宏观”的复杂的又是协调的。
音响上面的“风水石”
从我喜欢的这些内容来讲可以印证我的一些美学观。无论是歌剧、交响乐,还是音乐剧、电影原声等,它都是复合的综合的。类似于交响曲的另一个词——“一起响”。我喜欢很多不同节奏、不同频率、不同音色音线的这种器乐共同响起的那种感受。我会在这种共同响的里面来倾听很多不同的细节,这类似于我理解的生活。生活非常宏观复杂,但是我却生活在某个细节里,生活在我眼睛可以看到的那个小范围里,生活在我感知到的空间里,那种我身边熟悉的和小的范围才是我艺术创作的真实依据。
《MAAT 杂志》:是什么给您最多的灵感?
白明:生活里的生命。
里斯本艺术建筑与科技博物馆(MAAT)
里斯本国际机场 巨幅展览海报
户外海报全面铺开
夜晚里斯本街头海报
白·蓝—白明 里斯本
大 展 在 即
展 讯
白·蓝—白明 里斯本
总策展:Pedro Gadanho
特约策展:范迪安
执行策展:Margarida Almeida Chantre/Rosa Goy
开幕式:
2017年7月11日(周二)19:00
展览时间:2017年7月11日 —9月4日
展览地点
葡萄牙里斯本艺术、建筑与科技博物馆(MAAT)
主办:
葡萄牙电力基金会(EDP)
中国三峡集团(CTG)
里斯本艺术建筑与科技博物馆(MAAT)
协办: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