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方舟先生
去年2023年6月13日,由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壹美美术馆承办的“成器与物归——白明艺术之旅”正式开展。本次展览展示了艺术家白明在创作生涯中极具代表性的96件/组作品,通过“形生”“神游”“物归”三个板块向观众展示艺术家白明从“成器”到“物归”的心路历程。
展览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8月5日举办,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嘉宾学者有: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高名潞,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隋建国,广州美术学院教左正尧,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作家、艺评家、策展人舒可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刘悦笛,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红梅,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程辰。我们对此次研讨会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线上推送的方式带领观者从专业策展人、批评家的角度走近艺术家白明的艺术世界。
今日为大家分享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先生的发言成果。
白明的传统,现代与自由
文|贾方舟
我跟白明90年代就认识,而且我对陶瓷的理解和对陶瓷的认识也是通过白明获得的。记得90年代末他带我去景德镇,我第一次到景德镇。转了一圈我内心有一种悲哀感,原因是走遍了大街小巷,全是仿古瓷。我当时想怎么景德镇这么集体性地在吃老祖宗的这碗饭?后来白明的艺术让我感到,可能他也会同样有这种一味因袭传统的感觉。他这30年的艺术历程让人可以看到他是怎么从这样一个背景下逃离出来,走出了自己的路。
白明的艺术探索始于绘画,即所谓“绘画先行”,白明最早被社会认可的作品是油画,就是93年的博雅艺术大赛,他获得金奖,这也可以说是他在艺术上最早出头的作品,也是他在艺术上起步的标志。由此可知,在这个展览我们看到白明大量的绘画作品就不难理解。绘画先行的优势在于,他先是在绘画中摸索各种绘画元素的构成关系、摸索各种抽象的、表现的因素,然后运用于陶艺,通过绘画来“养”他的陶艺。因此,无论他在油画、漆画,还是水墨,都在他的陶艺中结果,我们在他的陶艺中不难看到他在绘画里探索的所有成果。
白明的早期综合材料作品
物语·静静的领域 之四 1999
但白明的“绘画在先”又不是一种单向度推进,他今天的现场导览说明,他的绘画与陶艺的关系,是一种双向互用的关系。他在陶艺中摸索到、感悟到的一些形式元素,也会自然融入他的绘画,所以这两者又是并行的,构成了他的艺术整体的两个面向。所以我们今天既看到非常出色的绘画作品,也看到了非常出色的陶艺作品,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生生不息 局部 2021
第二点我想说的是,我把白明的陶艺归纳为走向当代的四步:第一步是从沿用传统形制呈现其创作的来路。比如他大量采用的杯、盘、罐等容器和形制,构成他早期探索的第一步。而且这个部分非常的丰满,做得非常的好,有很多非常经典的作品。这部分作品让我感觉到一种非常儒雅的文人气质。在这部分作品中,虽然陶瓷表面的装饰性纹样发生了变化,但是你仍然觉得那里边有非常深厚的传统气息。这些陶瓷器外表发生的变化,也正是他逃离传统的第一步,用抽象的线型取代了具象的绘画,从而构成“走出传统”的第一步。
“成器与物归——白明艺术之旅”展览现场
原有的形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他更喜欢把那些容器做得更加饱满、圆润、大度,具有一种可控的张力,让我们在审美上感到一种传统仍在的满足。但是这些作品又与传统拉开很大距离。因为他将传统形制表面的具象图形,转变为抽象图形,从而迈出他走向当代的第一步。传统陶瓷的表面装饰都是具象的,或花鸟或山水或人物,反正你都能看出他表达的是什么,但是在白明的这些容器上,你看不出他画的是什么,它就是形式本身,就是线条本身,就是构成本身,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或者说这一步就是他走出传统的第一步。
红海 局部 2019
第二步就是他的艺术在原有的形制和器物中进行“破坏性”的重新建构。原有的杯盘不再是“容器”,他把盘子拉了一道缝,卷起来一个边,对传统形制而言,这就是一种“破坏”,这种对传统原有形制的破坏,就又向前跨了一步——他开始探索如何生成更远离传统的一种新的器物,这种器物还保留着传统的某种样式,但是它无论是在材料上、形制上还是在盘子里再用陶泥堆叠出一种新的塑形,总之它不再是可以盛东西的一个实用器皿,这个盘已经遭到“破坏”,它成为了一个脱离了使用价值的、独立而完整的作品。比如“大成若缺”,这一系列的作品都属于他从传统出走的第二步。
大成若缺 2014
他的第三步就是以陶泥为媒介的、纯形式的创造。比如“瓷石之间”、“山水与时间”,在这个阶段的系列的作品,我觉得是又往前跨越了一步,他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不再是把陶瓷作为一种形制来创造,他只把陶泥,釉料作为材料和媒介来使用,完全根据自己的心性、根据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来创作。走到这一步以后,我们看到他的艺术中已经从传统走了出来,和当代艺术取得一种衔接,或曰向当代的转型。
瓷石之间 2014
山水与时间 2016
第四步就是他以装置的方式尝试陶艺进入当代形态的一种可能性。比如“器 · 形式与过程”这件作品,他把众多的这一类扭曲与变形的单体“器”组合在一起,以整体性的建构来展示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他的作品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就是走向了装置的形态,这种形态显然跟当代艺术直接相连。甚至可以说,在另一件装置作品“坯粉之书”中,直接呈现出制陶现场以及那个具有历史感的远去的场景,可以说是白明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的“宣言式”的作品。通过这件作品我们完全可以把白明确认为一个当代艺术家。这件作品放到任何一个当代艺术的展览现场都不逊色。
参禅·形式与过程 2023
参禅·形式与过程 局部 2023
我认为,以上就是白明在陶艺领域从传统走向当代的四步。
我下面还想谈两个问题,是由他的作品、创作过程引申出来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对如何确定一种当代性,一般来说我们会说生存现实会促使艺术家具有一种社会的批判意识,所以我们觉得当代艺术家一般都会进入到这种状态。那么还有一种我认为就是文化境遇,文化境遇会促使一个艺术家产生创造新形态的愿望。面对传统需要的是继承,但不是守成,必须具有一种文化的批判意识,不断向新的方向推进。我们可以看到徐冰是这样,白明在陶艺的当代转型中所做的也是这样,这就是一种文化批判意识。所以当代性不只表现在社会批判,而且也表现在文化批判。我觉得白明走的是第二条路。
管锥篇 2011
第二是关于“自由”的话题。刚才白明在回答隋建国提问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他最想要的是什么,他说他不太在意自己是不是一个当代艺术家,他要的是他心性的一种自由度。他谈到的这个“自由度”,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艺术在本质上就是自由的显现,当代艺术的自由度不仅体现在对媒介的自由选择和利用,也体现在艺术家的一种心性的自由,也即他始终可以遵从内心的意愿、不为外界所控的一种自由度。
白明在陶艺上的当代转型正是他逐步摆脱传统的规范和束缚,逐渐走向自由创造的过程。自由既是艺术家可以抵达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的最高表现。我想到几年前中央美院曾经请小野洋子做了一场演讲,当时主持人向他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大意就是说人们都认为当代艺术应该是具有批判性的,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小野洋子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高屋建瓴地说:没有谁可以规定艺术家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要让文化成为每个人的权利。
新山海经 局部 2022
后来我又看到一个日本的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在回答什么是女性主义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她说“女性主义就是自由、不被定义、拥有选项”。我就觉得这实际上也是在回答什么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就是“自由、不被定义、拥有选项”。没有谁可以规定艺术家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在艺术的天国既没有上帝,也没有圣经,艺术家就是唯一的主宰者。
所以我就觉得白明实际上正是在向着这个方向迈进,他自己就已经是把自由看作是他艺术的最高形态。谢谢!
坯粉之书 2023
文章与视频来源:“北京壹美美术馆”公众号平台
文字整理:余梦彤
图片:王军,忻省江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